分页: 1 / 1

限价房抢购只能作为个案看待

发表于 : 2011-05-14 14:57
sanya
最近深圳、广州等地出现了限价房的抢购潮,是刚需太过凶猛?还是对政府不信任?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?

  笔者认为,刚需之说纯属主观臆断和表面现象。一般来讲,所谓的刚需应当指的是初次置业和改善居住条件而购买房屋。但我们不敢肯定,前来购房者都属刚需的范畴。因此,我们也可以合理地推测到购房者中有投机、投资客的存在。事实上,一些真正的刚需者面对高企的房价,仍然是望房兴叹的。

  其次,对政府依赖与否,不能简单地从一实一事而妄加评判。应当说,我们看到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,本届政府一定有能力把房价降到合理水平。事实上,我们的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也接二连三地出台了包括限购、限贷、限外、限价、明码标价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,可谓打了一个组合拳,但对效果究竟如何是众说纷纭。

  从某种程序上,这里面有屁股决定脑袋的因素,更多的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普通公民的切身感受。

  房价的调控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,一味地呼吁开发商的血管中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。我们需要平心静气,就事论事地来深刻剖析房价的构成。

  房价中除了正常的建材、人工、必要的利润外,开发商拿地的成本又占几何,相关的房地产税费又占几成比例?我们的政府究竟是否存在土地财政,房地产开发销售的税费是否过高,政府是否也有个道德血液流淌的问题?

 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,我们标榜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,但过多地采用政府行政主导模式下的房产调控,是否有违法治精神和市场法则?

  虽说必要的调控有其无庸置疑的价值,但过多过滥,甚至五花八门,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,使得调控出现在局部,甚至在几个所谓的核心城市里出现越调控房价越坚挺的尴尬现象。

  这究竟是政府调控乏力,调控手段江郞才尽,打蛇未能找到七寸,还是民众对政府缺乏足够的信赖,以及开发商在与政府及购房者打心理战、拉距战?所以,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开发商一降价,市场就狂购现象,预示着公众对政府的极端不信赖。

  从某种意义上,也可以说,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成份。坊间有质疑开发商并非真降价,因为里面有精装修与毛坯房的价格差因素,况且不同的开发商当初拿地的成本不同,各自的经营战略、发展方向不同,流动资金短缺的程度不同。所以,个别开发商能够“响应”政府号召,在房价上有所松动,进而出现销售火爆的局面。

  我们更愿意将其做为一种个案看待,千万不能抱有过高的期望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,引发开发商降价潮,使天下寒士尽开颜!本文转自:观点地产网 作者: 颜宇丹